close

image  

對於學習的態度:

一、讀書、學習和練習,在未達到「從學習中得到快樂」的境界前,無一不辛苦。希望孩子具備「為了未來的遠大目標而克服眼前枯燥困難」的能力,不論在物質或精神上,從小就不該給孩子予取予求、過於自由放任的溺愛環境。

而為了更豐碩的收穫而忍耐延遲「得到」的時機,是人類非常珍貴的能力。想要什麼就可以馬上得到(更糟的父母是孩子沒要也亂給一通),這樣的孩子對事物的態度,就會只看得到眼前,無法前瞻遠景目標,並為之忍耐努力。

二、任何科目的學習都需要花時間下功夫,如果不那麼喜歡,可以不要花這麼多時間在上面,但一定要勉力維持住自己能力可及的水平,以術接下一階段的學習需求。到高中為止,各科目的學業都是基礎,都應認真學習。

三、一個人需要多面向的根基來培養人生的廣度、厚度與深度,如果能夠理解學校的學習,是為自己的將來打造全面性的基礎,就不會老學得學這無用、學那無聊。

è認真陪伴孩子細細體會學習的歷程,教他們如何轉個念頭從中發掘樂趣,讓他們了解讀書不是為了父母、為了面子,而是為自己的將來奠定基礎。在達到目標點後,無論成果如何,陪他們回憶學習的過程,觀察自己的成長,從自己的收穫得到成就感與快樂。

 

四、讀書都是思考方法與做事能力的訓練,讓我們得到進入社會所需要的獨立思考、自我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五、成功不光靠努力:提醒孩子不把任何一次的考試or比賽當成「終極目標」,而是我們努力過程的階段性「成果檢驗」。雖然運氣並不在自己的掌握中,但成功的機會絕對只屬於有努力、有付出的人。「就算天上掉好運下來,還得要有那個本事去接。」~~「盡人事、聽天命」~~

六、不以金錢或物質獎勵孩子:

   è1、孩子一上學學就灌輸觀念:把書讀好是他們的責任,有好成績是他們的目標,但做不好也沒有關係,只要有「努力」就值得讚美。

     2、外在的讚美與獎勵,容易陷入一種必須一再加碼的惡性循環。

     3、當孩子把求取好成績當作換得物質獎賞的手段之後,學習這件事對自己的好處不再重要。一旦沒有值得賣力的目標,就會失去努力的動力。所以孩子很小的時候,用嚴格的管教讓他們養成盡力追求好表現的習慣。好的表現,不論是成績或是行為,本身就會帶來精神上的獎勵,因為真正優秀的表現,自然會得到學校、社會的認可褒揚和老師同學的鼓勵讚賞,從心就會有成就感,若能從這樣的成就感得到快樂與滿足,接下來不必父母讚美,也不需要物質獎勵,孩子就會鞭策自己努力。

問題:可能會有人說:「念書有什麼用?成績一點也不重要,像我學歷不理想、小時候也不認真讀書,不也是事業有成?」

-->入社會後是完全不同性質的競賽,有更複雜的遊戲規則;人生的成就本來就還需要靠機運與離開學校後的持續努力,成績、學歷的確與未來的成就表現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。但作者認為,就培養正向人生態度的目標來看,父母親還是應鼓勵孩子努力追求表現。因一個人的一生有將近1/3的時間要唸書,在這麼長的時間裏,成績是生活中經常性要面對的學習成果檢驗報告,可以是大多數成就感的來源,當然要盡力避免它成為挫折的淵藪。

孩子上國中後,常分享一個觀念:人的一輩子,念書是少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事,不需要靠別人,運氣的成分也很低。人生大多數的事,包括人際關係、職場、婚姻等等,都會受限於環境條件,更受制於許多其他的人,這些因素都是無法操控的。因此,在唸書的過程中,完全可以驗證一分耕耘、一分收穫的導理,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,得到成就感,為什麼不把握機會好好努力呢??

 

~~~部分詳文請參閱~~~~~

【轉載】為什麼自己帶孩子?-出自「梁旅珠的教養書-教出錄取七大名的女兒祕笈」

【轉載】不容妥協的教養「堅持」-出自「梁旅珠的教養書」

【轉載】小一,就把習慣養好-出自「梁旅珠教養書」

【轉載】女兒來自史丹佛的一封信-出自「梁旅珠的教養書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e Bee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