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之前媽咪我也因一時的好奇,而報名了皮指紋機構和momo合作的免費皮指紋測驗推廣,
總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和機會,
(因為如果自己找私人機構檢查一次都要花上千元不等的價格)
後來預約的人數太擁躍,也一直遲遲沒有接到對方要來拜訪測驗的電話。
不過媽咪也經過後來的查證,甚至發現以後會有很多需要皮指紋的資料,
(很多電影也都可以看得到需要用到皮指紋才能確認身份之類的畫面)
所以皮指紋是個人非常寶貴的東西。
也據說那些機構幫大家檢驗之後,
這些小孩子的皮指紋的資料都是會留下來的,當然會包括一開始輸入的身份資料,
想想這似乎比身份証號碼等個人資料外流更可怕…
事後想想…皮指紋這種東西屬於統計學方面的資訊,
透過這個可以比較"快速"了解孩子天生氣質,可以藉此培養未來的方向之類的,
但其實…只要父母平日用心觀察,這些特性並不難去發現!
現在又看到這個報導真是心有慽慽焉呢…


皮指紋與孩子性向與智力的迷思

出處:親子天下Web Only


家有幼兒,家長最怕孩子「輸在起跑點」。教育部最近印了五十萬本破解「迷思」的手冊,取名「爸爸媽媽放輕鬆」,破解家長最常見的八大焦慮,包括皮紋檢測等....皮指紋有意義嗎?來聽聽中央大學閱讀研究室研究員博士周育如的說法.

皮指紋真的可以預測孩子未來的性向與智力嗎?孩子的發展會同時受到先天基因及後天環境影響,且幼童時期各方面還在持續發展,任何測驗都無法斷言未來。根據目前的大腦神經科學研究,更是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皮指紋可以判斷腦量。近來坊間十分流行的皮指紋檢測,聲稱可以預測孩子的未來性向、潛能腦量、智力等,都是以訛傳訛的說法。

若從多元智能的角度來看(透過長期對腦傷病人的研究,推論人的腦部有好幾個區塊是獨立運作,掌控不同能力的發展,所以每個人有多元智慧,如音樂、數理等),皮指紋測到的是腦部的橫斷面,在檢測結果中表現較好的智能,有可能只是屬於早期發展的區塊,而表現不好的,則可能是發展進程較晚的區塊。

中央大學閱讀研究室研究員、專研兒童發展的博士周育如指出,如果父母根據檢測結果,不斷強化孩子已經發展的智能,而忽略了較晚發展、卻可能極具潛力的能力,豈不是非常可惜?更何況,每個人智能發展的速度不同,也會受到後天刺激的影響,很難單從一個檢測結果去論斷什麼是優勢智能或弱勢智能。
因此,父母不應該用如此草率的方法看待或判定孩子。
無論孩子未來如何發展,父母應該提供的是「適當的教導」。畢竟教育是長期養成的過程,先天特質不是絕對的,後天的教育和努力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,如果能讓孩子獲得好的啟發,自然可以多元的發展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轉載】教部印手冊 破解幼兒家長八大迷思   

【聯合報╱記者薛荷玉/台北報導】

家有幼兒,家長最怕孩子「輸在起跑點」。教育部委託學者破解家長最常見的八大焦慮,包括皮紋檢測、右腦開發都無學理依據,沒必要提早學注音、寫字,上數學補習班、才藝班則可能扼殺學習興趣。

教育部印製五十萬本破解「迷思」的手冊,取名「爸爸媽媽放輕鬆」,其中廿一萬本已寄發給全國五歲幼兒家長,其他則放在鄉鎮市公所、衛生所供索取,也可在教育部全國幼教資訊網(http://www.ece.moe.edu.tw/教養資源)下載。

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林佩蓉歸納家長的八大焦慮,她說,家長最常問的就是皮紋檢測,還有「必須先開發右腦,才能帶動左右腦平衡發展」的說法,這些都沒學理證據。

林佩蓉指出,許多家長費心花錢讓孩子學「瞬間記憶法」、「觀察力訓練」,因為孩子的認知發展尚未成熟,雖然會產生短期記憶,也很快就忘,沒有真正的理解。

很多家長把電視當「保母」,也令林佩蓉憂心。她指出,幼兒喜歡的「珍珠美人魚」講男女愛來愛去,具刻板性別印象,不適合幼兒;海綿寶寶搞笑、暴力、講髒話,也不適合幼兒在無家長陪同下收看。

林佩蓉建議頻道業者自律,如日本在下午五至八點,只播一休和尚及櫻桃小丸子等較「健康」的卡通;政府不能放任業者廿四小時輪播各式卡通,應為卡通分級。

林佩蓉也批評部分幼稚園推廣閱讀「走火入魔」,竟要幼兒學認、寫繪本上的字,「一本繪本有幾百字耶,比小一課本還難。」應該讓幼兒先從聽故事、看圖畫開始,喜歡上閱讀。

 



網路連結: 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S6/5248581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e Bee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